重磅!鐘樓出臺《關于促進產業創新發展特色發展若干政策(試行)》發表時間:2022-02-08 13:54 為了全面落實市“532”發展戰略,切實提高要素配置水平,激發創新創業活力,培育產業發展良好生態,高水平建設產業強區,在全面落實常州市《關于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的同時,結合鐘樓實際,制定以下政策。 一、支持創新主體培育 1. 打造“領域新星”,對新認定獨角獸、潛在獨角獸企業,分別一次性給予100萬元、50萬元獎勵。 2. 對新認定的市級“三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一次性給予10萬元的獎勵。對當年度評定為優秀的區級雙創載體,一次性給予不超過20萬元的資金獎勵。 3. 鼓勵企業加大產業人才培養力度,對新獲評國家重大人才工程的產業精英人才配套給予一次性獎勵50萬元-100萬元。對產業發展有重要貢獻的人才、引才企業和引才機構,在國家、省、市獎補的基礎上,給予相應當量的區級配套補助。企業新引進本科及以上學歷人才、中高級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且穩定就業12個月以上的,根據企業引才人數,給予5萬元-15萬元的引才規模獎勵。企業每新培養1名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并穩定就業6個月以上,分別給予1000元/人、2000元/人、3000元/人的一次性育才補貼,其中不少于50%用于補貼人才本人。 4. 對新創成國家級博士后工作站、省級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市級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的企業,分別給予50萬元、20萬元、10萬元創建獎勵;獲評省級示范博士后工作站的單位,給予10萬元獎勵;獲得國家、省博士后科研資助的,給予1:1配套資助。鼓勵博士后科研成果轉化,對博士后領銜的人才項目,在申報“龍城英才計劃”時予以傾斜支持。
二、鼓勵企業做強做優 5. 對納稅銷售首次超50億元、30億元的制造業企業,分別給予50萬元、30萬元的獎勵。對納稅銷售首次超20億元、10億元的現代服務業企業(貿易企業除外),分別給予20萬元、10萬元的獎勵。(對于關聯控股子公司或同一法人代表的企業可合并在母公司統一計算) 6. 在北交所上市后備企業比照滬深交易所上市后備企業現有政策享受獎勵。企業在科創板成功上市的在現有政策基礎上再獎勵100萬元。
三、引導產業提升發展 7. 引導“專精特新”發展,對新認定的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給予10萬元的獎勵。 8. 支持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在項目竣工或投產后進行設備投入獎勵。對上年度技術設備投入超1000萬元-3000萬元(不含)的企業,按照技術設備投入額的1%進行獎勵;超3000萬元-5000萬元(不含)的企業,按照技術設備投入額的1.5%進行獎勵,單個項目區級補助總額最高不超過50萬元;超5000萬元-1億元(不含)的企業,按照技術設備投入額的2%進行獎勵,單個項目區級補助總額最高不超過100萬元。專精特新企業5000萬以上項目享受市級補助后,不再享受區級補助。 9. 促進智能制造提升,對新認定的市級示范智能車間(工廠)給予10萬元的獎勵。對當年新入選為市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的企業,給予10萬元獎勵。支持首臺(套)研制應用,對新認定的重大裝備價值不低于50萬元、在省內首家自主研發或國產化制造并經用戶使用的市級首臺(套)重大裝備及關鍵部件項目給予10萬元獎勵。推動發展服務型制造,對新認定的市級工業設計中心或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平臺),給予10萬元的獎勵。 10.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數字經濟核心業務收入首次達到20億元、10億元、5億元的企業,分別給予50萬元、20萬元、10萬元的獎勵。 11. 推進“智改數轉”,對采用鐘樓區內數字化平臺服務商提供解決方案的企業,按照合同中實際支出的金額進行補助。實際支出金額100萬元-500(不含)萬元的企業補助10萬元;實際支出金額500萬元以上的企業按照支出金額的5%進行補助,最高補助金額不超過50萬元。 12. 推動企業綠色發展,對當年通過自愿性清潔生產審核、能源審計驗收的企業,分別給予1.5萬元獎勵。鼓勵企業積極實施節能技改、循環經濟、節能環保產業化項目等,對符合條件的,優先推薦申報各級節能及發展循環經濟專項資金。創建綠色制造體系,對新認定的市級綠色工廠,給予10萬元的獎勵。
四、其他 企業和個人在資金申請期間存在下列情況之一的,依法依規限制其享受相關政策:在銀行業金融機構、債務融資工具市場存在不良和嚴重違約記錄;在信用常州平臺存在嚴重失信情況;發生較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和突發環境事件等問題。 對本政策內容一致或相近的項目,專項資金與其他產業扶持資金就高不重復享受(授牌認定類除外)。
本政策由區委、區政府負責解釋,具體解釋工作由區委辦公室、區政府辦公室商區發改局、科技局、工信局、財政局、人社局、地方金融監管局、人才辦等主管部門承擔,自2022年2月1日起實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