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
光明日報記者 張哲浩 楊永林 李潔
盛夏的三秦大地,驕陽似火,熱浪滾滾。無論是工廠內、車間里,還是實驗室、田地里,到處都是揮汗如雨、忙忙碌碌的人們。
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時強調,新時代陜西要有勇立潮頭、爭當時代弄潮兒的志向和氣魄,既要抓住西部大開發、共建“一帶一路”等重大機遇,又要善于從眼前的危機和挑戰中搶抓和創造機遇,不斷發展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新產品,創造新的更大業績,邁上新的臺階。
殷殷囑托,厚望如山。近年來,一場創業興業、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大會戰,正在三秦大地上演。
“秦創原”某公司工作人員正在進行生物樣品前處理。郝鐘毓攝/光明圖片
工人在“秦創原”某公司生產線上組裝汽車。謝偉攝/光明圖片
“秦創原”金灣科創區一期。席榮軒攝/光明圖片
1.“秦創原”成創新驅動新引擎
科技創新已成為陜西的新名片。
“十三五”以來,陜西創新驅動發展步伐明顯加快,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年均增長達到16.5%和11.1%。
然而,陜西創新仍然面臨基礎研究薄弱、原始創新成果不足、科技成果轉化不夠等問題。面對新的發展要求,陜西如何加速把創新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優勢?
思路決定出路。經過深謀遠慮,陜西終于找到了重要“突破口”和“金鑰匙”——匯集全省的科技資源優勢,建設“秦創原”總平臺。
“秦創原”究竟是什么呢?“秦,是陜西的簡稱,諧音是勤;創,就是要創新、創業、創造、創優;原,是指要像白鹿原等黃土臺地那樣高高聳立,成為科創源頭、創新高地?!蔽鞅贝髮W校長郭立宏說,這一別出心裁、陜味濃厚的名字,讓這個創新驅動平臺一落地,就散發著老秦人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擰勁兒和闖勁兒。
2021年3月,這個承載著三秦兒女新思路、新夢想的新平臺——“秦創原”,在西咸新區剛一落地,就在三秦大地掀起陣陣熱潮。由此,一場蔚為壯觀的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大會戰、大決戰,也在三秦大地正式打響。
2.優化創新創業生態
如何做好“秦創原”這篇創新驅動的大文章?
陜西省委書記劉國中認為,要提升聚合力、輻射力,加速催生一批科創企業、科創產業,加速由“勢”轉“能”,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孵化、轉化、產業化;要以構建科技成果產業化平臺為創新驅動加力加速,加快把創新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優勢。
2021年,《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印發。2022年7月,在陜西西咸新區涇河新城“秦創原”1980涇造中心產業園,陜西創普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隨著大量磷酸鐵、碳酸鋰等原料從進料口注入生產線,陜西首條年產2萬噸的磷酸鐵鋰生產線正式建成投產。從項目奠基、廠房建造到設備安裝、產線調試,不到一年,公司順利完成投產和上市。公司董事長秦敬軒高興地說:“這就是‘秦創原’速度!”
其實,何止是創普斯公司。隨著“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迅速落地成勢,一大批科創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在西咸新區拔節生長,越來越多的科研成果選擇就地落地轉化,僅西安交通大學今年的科研成果轉化項目就已有上百個。
作為“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總窗口,西咸新區不待揚鞭自奮蹄。去年9月以來,西咸新區先后制定發布了優化營商環境18條、打造宜居宜業環境10條、支持秦創原總窗口建設15條政策措施。如今,該區免申即享政策已兌現421家企業共計3035萬元。通過積極推進企業、雙創載體與高等院校共建創新平臺,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西咸新區極大地優化了創新創業生態,促進了各類創新要素加速集聚。
無獨有偶。作為陜西建設全省科技創新生態的先導區,西安高新區以科創項目和科創企業為主要抓手,提出“全域建成‘秦創原’高能級科技成果轉化大平臺”概念。兩年來,西安高新區深度聚焦創新鏈和產業鏈融合,已精準引培了一批產業關聯度高、支撐作用強、發展后勁足的延鏈補鏈強鏈項目,壯大了區域內的支柱產業,提升了產業鏈水平。今年一季度,西安高新區實現生產總值775.41億元,同比增長10.1%。1至4月份,累計新增市場主體8538戶,存續各類市場主體約18.9萬戶,為推動西安乃至陜西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力支撐。
3.變創新優勢為發展優勢
依托“秦創原”,陜西正擘畫出一幅幅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壯麗畫卷。
今年1月19日,在陜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陜西省省長趙一德表示,“秦創原”將加強與國內外高能級創新平臺交流合作,輻射聯動市縣區、園區、院所、企業融通創新,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省域創新體系?!啊貏撛俏沂撔买寗影l展的總平臺,我們一定努力將其建成立體聯動‘孵化器’、科技成果產業化‘加速器’、兩鏈融合‘促進器’,打造成我省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壁w一德說。
針對科技資源富集而產業發展不強的現實,陜西把推動兩鏈深度融合作為“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的重中之重。
陜西省科技廳梳理了29個重點領域2662項關鍵核心技術需求,部署實施8個科技重大專項和272個重點產業鏈創新項目,由領軍人才擔任技術總師,實施9個兩鏈融合重點專項,發布19個“揭榜掛帥”重點攻關課題。
陜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提出推動產業鏈核心技術攻關等14項重點任務,明確數控機床、光子等23條重點產業鏈,發揮“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作用,重點支持轉型升級、成果轉化、產業培育和科技型企業落地,促進兩鏈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產業鏈核心競爭力。
聚焦工業發展動能轉換,陜西扭住創新這個“牛鼻子”,讓創新的“活水”在工業企業汩汩涌流。以龍頭骨干企業為主體、中小型企業相配套的產業資源清單,以高校院所及重點實驗室、研發中心等為主體的創新資源清單……這些清單在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作為陜西最大的科技‘孵化器’和成果轉化‘特區’,‘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依托陜西科教資源優勢和高端裝備制造、能源化工、汽車、電子信息、新材料等重點產業優勢,調動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各類主體和人才積極性,讓一批‘大院’‘大所’‘大企’有了融合發展的‘撬動點’?!标兾魇∩缈茖<宜緯院暾f。
“‘秦創原’明確的定位和向著‘中國硅谷’發展的雄心,讓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這條主線在陜西越發明晰,也讓我們科技型企業有了更充足的底氣去面對市場的挑戰和競爭?!蔽靼菜娜~草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馬坤說。
2021年,陜西有3760家高新技術企業報國家備案,總數超過8200家,同比增長32.30%;科技型中小企業總數超過11189家,同比增長38.67%……如今,由陜西擘畫的“秦創原”大平臺,已釋放出應有的發展活力。
【2012】
●全省生產總值14142.41億元
●人均生產總值37453元
●常住人口3787萬人
●高速公路總里程4083公里
●普通高等學校79所,高校在校學生112.06萬人
●專利授權量14908件
【2021】
●全省生產總值29800.98億元
●人均生產總值75360元
●常住人口3954萬人
●高速公路總里程6484公里
●普通高等學校97所,高校在校學生146.87萬人
●專利授權量86272件
數據來源:陜西省統計局
《光明日報》( 2022年08月06日 05版)
?。ㄋ苫ńW編輯 孫桂芳)
反侵權公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未經書面許可,擅自轉載本報社作品的,將涉嫌侵犯著作權人合法權益。為規范網絡轉載行為,制止非法侵權轉載,本報社鄭重公告:
一、任何單位或個人,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著作權歸屬于江城日報社(包括《江城日報》、《江城晚報》、松花江網、吉林烏拉圈等)的原創內容,必須事先取得江城日報社書面授權;
二、對侵犯江城日報社(包括《江城日報》、《江城晚報》、松花江網、吉林烏拉圈等)著作權益的違法行為,本報社將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為人的侵權責任,包括但不限于公開譴責、向國家版權行政管理部門舉報、提起訴訟等;
三、對于各類非法轉載行為,歡迎讀者提供侵權線索:
程律師(法律顧問)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權合作)0432-62523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