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h id="dhq42"><track id="dhq42"><rt id="dhq42"></rt></track></th>
      <tbody id="dhq42"></tbody>
    2. <rp id="dhq42"></rp>

      松花江網

      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非凡十年)

      2022-08-21 10:14    人民日報

        本報記者 王 浩 朱 雋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我國是人口眾多的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

        “100多畝擴大到500多畝,有了農機幫忙,‘望天田’升級成高產田,種地挑上‘金扁擔’,雙季稻‘畝產噸糧’?!苯魇∫舜菏性輩^遼市鎮遼市村種植大戶晏增和細數變化。

        變化不只發生在晏增和身邊。十年間,從東北平原到中原大地,從西南山區到魚米之鄉,各地區各部門季季接續、茬茬壓緊,堅持把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作為“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不斷鞏固提升糧食產能,交出了沉甸甸的豐收答卷:我國糧食總產量連續多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實現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量質齊增,為保供穩價提供有力支持

        “種下優質麥,產量高、價錢好。今年算下來,每升容重810克,千粒重49克,每斤賣到1.53元?!闭f起自家的120多畝小麥,山東省嘉祥縣臥龍山街道姚坊村種植大戶張慶貴滿意得很。今年嘉祥縣小麥種植面積達68.3萬畝,夏糧總產37.25萬噸。

        夏收麥香陣陣,秋收稻浪滾滾,廣袤田野迎來了一季接一季的豐收喜悅。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把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作為首要任務,各項舉措扎實有效,廣大農民辛勤耕耘,大國糧倉根基穩固。

        十年豐收看產量,飯碗更穩。

        “今年小麥畝產1100多斤,緊抓田管,晚播麥還能豐收?!焙幽鲜』h種糧大戶王付強說?!霸ケ奔Z倉”夏糧再獲豐收,滑縣常年種植糧食作物總產穩定在30億斤左右。

        放眼全國,這十年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穩定,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愈加堅實。2021年我國人均糧食占有量達到483公斤,高于國際公認的400公斤糧食安全線,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

        十年豐收看質量,成色十足。

        “稻油輪作,一年兩收??恐G色種植,菜籽油、優質大米走上超市貨架?!焙笔∫瞬幸牧陞^綠耀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張鑫說。

        從全國看,這十年糧油品種更加豐富多樣,品質持續優化升級。棉油糖膠穩定發展,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7%以上,越來越多綠色優質農產品擺上百姓餐桌。

        “穩住糧食安全這塊‘壓艙石’,為保供穩價防通脹提供有力支撐,為我們有效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挑戰提供了充足底氣?!敝袊嗣翊髮W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研究院院長程國強表示。

        創新驅動,糧食生產邁上現代化新臺階

        領著車隊,河南省通許縣麥客張孟飛開啟跨區作業,“6臺大農機連軸轉,收獲高效,機損更少,訂單不斷?!?/P>

        大農機縱橫馳騁,新技術落地田間。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堅持走內涵式現代農業發展道路,推動農業發展由依賴資源要素投入向創新驅動轉變,物質技術裝備條件明顯改善,農業現代化建設邁上新臺階。

        農機裝備更加先進,種地挑上“金扁擔”。

        “農機接力,‘雙搶’不費力?!闭憬⊥]縣峰耀家庭農場的王陳峰說,“用上收割機,3天收完早稻;旋耕機翻田整地,晚稻及時下田,農時一點沒耽誤?!?/P>

        這十年,我國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發展迅速,農機裝備總量持續增加,農機作業水平快速提高,農民從會種地變為“慧”種地。目前,我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2%。小麥、玉米、水稻三大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分別超過97%、90%和85%,農機裝備對糧食增產貢獻率顯著提高。

        農技農藝不斷升級,生產降本增效。

        “擴間距,縮株距,調肥控旺,技術到位,玉米大豆一田雙收?!卑不帐±量h農技推廣中心高級農藝師馬飛為農民指導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

        這十年,科技成為農業農村經濟增長最重要的驅動力。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國組建了50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成了47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00個農業科學觀測試驗站,取得了節水抗旱小麥、超級稻等一批重大標志性成果,目前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61%。

        社會化服務更加多元,農民省心省力。

        “加入聯合社,真是省心不少?!焙幽鲜∠囊乜h會亭鎮張樓村村民王思華高興地說,“耕地、供種、施肥、收割全統一,小麥畝產1460斤,售價每斤比普通麥高出1毛錢?!?/P>

        這十年,農業社會化服務不斷探索創新、蓬勃發展,主體更加多元、服務更加便捷。目前全國已有95萬多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服務面積近17億畝次,服務帶動小農戶超過7800萬戶。

        夯實產能,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

        糧食安全的根基是能力安全。經過艱苦努力,我國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養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部門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真正落實到位,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

        ——“飯碗田”提質量,實現藏糧于地。

        “今年春旱一露頭,我們就從水庫及時引水澆地,小麥每畝打了1000斤上下?!苯K省徐州市銅山區張集鎮店東村種植大戶李浩感慨,“田成方,大農機來回跑;渠相通,旱能澆澇能排,高標準農田讓咱種糧人底氣更足?!?/P>

        這十年,在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的同時,著力提升耕地質量,以高標準農田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田有效灌溉面積占比超過54%,累計建成9億畝高標準農田,配套建設一批現代化灌區,農業靠天吃飯的局面正在加快改變。

        ——中國糧用中國種,實現藏糧于技。

        “好種子帶來好收成。我們推廣‘陽光131’‘中油雜19’等優良品種,今年全縣油菜總產量1.41萬噸,同比增長了3.7%?!苯魇√┖涂h農技推廣中心糧油站負責人林益增說。

        這十年,以品種選育為重點的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各地區各部門培育推廣了一批高產優質、多抗廣適的突破性新品種。黨的十八大以來,糧食作物良種基本實現了全覆蓋,三大國家級育制種基地和216個制種大縣、區域性良繁基地加快建設,農作物自主選育品種面積占比超過了95%,良種在農業增產中的貢獻率超過45%。

        ——好政策激發積極性,種地更有奔頭。

        “大禮包不斷,豐產又增收?!鄙綎|省夏津縣東李鎮種糧大戶張鳳利掰著指頭算賬,“小麥補貼每畝134元,種糧一次性補貼每畝5.72元。每斤小麥的收購價1.55元,比往年一斤高了三四毛?!?/P>

        這十年,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供給不斷完善,著力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強化農民種糧收益保障,穩步提高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水平,完善稻谷補貼、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等政策,推動三大主糧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現主產省產糧大縣全覆蓋。近兩年,為緩解農資價格上漲對農民種糧收益的影響,中央財政向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補貼,僅今年已累計發放300億元。

        希望田野生機勃勃,大國糧倉根基穩固。新征程上,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埋頭苦干、接續奮斗,我們有信心、有底氣堅決扛穩糧食安全這個重任,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為穩定經濟社會大局筑牢堅實基礎。

       ?。ㄋ苫ńW編輯 李冠群)

      反侵權公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未經書面許可,擅自轉載本報社作品的,將涉嫌侵犯著作權人合法權益。為規范網絡轉載行為,制止非法侵權轉載,本報社鄭重公告:

      一、任何單位或個人,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著作權歸屬于江城日報社(包括《江城日報》、《江城晚報》、松花江網、吉林烏拉圈等)的原創內容,必須事先取得江城日報社書面授權;

      二、對侵犯江城日報社(包括《江城日報》、《江城晚報》、松花江網、吉林烏拉圈等)著作權益的違法行為,本報社將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為人的侵權責任,包括但不限于公開譴責、向國家版權行政管理部門舉報、提起訴訟等;

      三、對于各類非法轉載行為,歡迎讀者提供侵權線索:

      程律師(法律顧問)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權合作)0432-62523496

      文檔附件
      老妇视频

      1. <th id="dhq42"><track id="dhq42"><rt id="dhq42"></rt></track></th>
        <tbody id="dhq42"></tbody>
      2. <rp id="dhq42"></rp>